真正高端的小班面授

无品课 不考研

0531-58595999

最新资讯
联系我们

报名条件:本科生、自考本科生(MBA /MPA报考者需本科毕业3年或专科毕业5年)
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0531-58595999
市区咨询 QQ:2561733273

2021考研政治:马原背诵重点2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此外,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4.货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商品和货币两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商品经济

      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

      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Copyright © 2019 山东品课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济南久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19048235号-1